大沥镇凤池社区凤东公园北门外,矗立着全区首个乡村振兴馆。馆里的陈列品和展板,详细记录了凤池从“两菜一袋”农村经济到全铝家居产业集聚地和展贸经济,从生态环境不断升级到村民自觉“反哺”社区文明建设的历程。
到过凤池的人都会夸赞,这里村民富、环境棒、乡风好。凤东公园和乡村振兴馆,都是到凤池参观取经的必到之处。它们不仅构筑起凤池社区靓丽的风景线,也记录了凤池人同心奔小康的足迹。
凤池乡村振兴馆。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从“两菜一袋”到展贸腾飞
凤池乡村振兴馆里分布了好几个展厅,大大小小的展品和图片,记录了这个社区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历程。在“产业振兴篇”展厅角落,是几口棕黑色的大缸和一个麻包袋。对于嫁到凤池三十多年的李碧霞来说,这些“古早”的生产工具承载了很多回忆。
40多年前,凤池还是一片以农田、菜地为主的农村。包括李碧霞在内的众多勤劳肯干的凤池人,逐步依托凤池优势,发展起了种植西洋菜、发芽菜以及麻包袋加工的“两菜一袋”农村经济,在贫土地上念出致富经。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凤池以路兴业、以工兴村、以商兴村,踏上了一条崭新的产业“铝”途。在工业化大潮里,凤池出现了凤铝、坚美两家响当当的铝企龙头,更借助两大龙头的凝聚效应,催生了凤池装饰材料市场。凤池如今还成了全国全铝家居行业的发源地,并积极从传统专业市场往展贸经济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办起了铝门窗建筑装饰博览会,推动二三产业实现更深的融合。
今年3月,热闹的展会又办起来了,带动了整个社区的“人气”上升,很多做餐馆生意的街访和租户都迎来了好生意。“做生意,来大沥;铝门窗,看凤池。”凤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陈伟津介绍,从这届展会开始,凤池还引入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战略合作单位,为凤池展会转型升级、创建品牌、迈向全国的战略发展规划,注入了更有力的专业支撑。
凤池乡村振兴馆里陈列的芽菜缸和麻包袋。通讯员供图
从传统农村到“公园凤池”
早上5点多,闹钟响了。李碧霞如往常一样起床,开启了忙碌的一天。“我的儿孙们都在社区里的大沥实验小学和附属的幼儿园读书,那里的师资都很好。”她自豪地说。为家人做好早餐、送孙儿们上学后,她戴上红袖章来到凤东公园“上岗”,成为公园管理员。
在社区经济实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凤池人也同样十分舍得“装扮”社区,连线、连片改造公园、广场、道路、公厕,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去年,凤池在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中跻身全市前五名。
如今,“公园凤池”成为和“产业凤池”齐名的闪亮品牌。在仅仅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社区就建起了4个公园,都是村民们最喜欢去的“聚脚点”。只要天气晴好,公园里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老人三五成群在一起跳跳舞、打打太极;爸妈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到公园里散步遛弯。用李碧霞的话来说:“村里很多小孩,就在公园里长大的。”
良好的人居环境也成为了凤池的新金字招牌,吸引了很多人才前来发展。凤池的物业租金也持续上涨,建设物业的村集体和农民都从中获益。
凤池社区的公园整洁漂亮,是居民的休闲好去处。珠江时报记者 李翠贞摄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了,居民的精神世界也同样充实。在凤池生活的日子里,从务农到洗脚上田再到孩子们成家立业,李碧霞早已过上了退休般的休闲生活。这些年来,她眼看着社区越变越好,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几年前,她主动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在凤池社区,像李碧霞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凤池社区在册志愿者超过1000人,培育了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并创建了红凤志愿服务品牌,全年为居民提供社区关怀、家庭教育等各类文化和便民服务超300场,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凤池人的文化自豪感也同步增长。以建设美丽文明村居为契机,凤池将古建筑活化改造成乡情馆、道德讲堂、党史党建馆、咏春拳馆、产业馆,延续凤池的乡情风俗。2019年开始,凤池又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吸引了社区内外的街坊踊跃参与,有效扩大了凤池文化的美誉度。
今天的凤池,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一派新时代岭南水乡村庄的容貌,社会环境有秩序更有活力。凤池人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既享受到物质生活的繁华,也享受到纯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随着社区发展道路越走越广,每个凤池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