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布】校外培训还能上吗?速看佛山教育官方解答

日期:2021-09-02 浏览:

开学啦

师生、家长们迎来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学期

校外培训还上吗?

报名时要注意些什么?

佛山市教育局为您解答

↓↓↓





校外培训还上吗?报名时要注意些什么?

佛山市教育局官方解答




问:

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家长们应该如何理解有关政策精神?

“双减”政策旨在治理教育生态,强调教育公益属性,减轻家长过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重视发展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础技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问:

国家“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时间有什么规定?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点,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


问:

什么是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具体是指哪些课程?

校外培训分学科类培训和非学科类培训。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培训列入学科类培训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问:

面对机构的充值优惠、买多送多等诱导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用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

家长不要轻信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种广告或口头承诺,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精力、特点、兴趣、特长等因素,理性选择,不要一次性缴纳收取超过3个月或累计60课时的培训费用,请家长谨慎付(续)费,不盲目缴纳高额培训费。


如有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问:

缴费前要不要签合同,怎么签才规范?

要签!


签署由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链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006/t20200616_466425.html),妥善保管好培训合同及收费凭证,作为今后维权的依据,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退费纠纷。


问:

我家孩子还没上小学,是个学龄前儿童,想参加英语培训,可以吗?

根据国家“双减”文件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教育部:各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在9月1日上午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2020年,全国2846个区县均承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目标。


全国2846个区县均正式承诺实现“不低于”目标,这是自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颁布实施以来,在预算安排环节,全国所有区县均实现“不低于”目标。根据最新的督导情况,迄今为止,各地落实了这一承诺,正式建立教师工资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


田祖荫表示,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五项管理”(即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督导作为“一号工程”,从监督角度不断发力、推动落实。一是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二是组织国家督学开展交叉检查;三是建立重点事项半月通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将直接曝光并启动问责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