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就是有幸成为2022年新会-宁明粤桂协作支教组的一员,来到宁明中学开展支教工作。”来自新会区梁启超中学的谭仲庆老师说。“我是带着情怀来的!支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份责任,我很有信心在宁明中学这段支教之旅能够实现我的教育教学的梦想。”
9月11日,刚好是我支教宁明中学的第二个星期,临时接到学校通知,要接手高三年级485班班主任工作。我内心纠结,担心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顾,加上初来乍到,对宁明中学的校情、校规和管理制度完全空白,但我还是欣然接受挑战。
由于原班主任突然另有工作安排,我们没有任何的交接工作。对班情一无所知的我,马上到班里开展接班工作。与班长聊天中了解班级大概情况。班长告诉我:“咱班同学部分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劲头比不上其它班,班里缺乏凝聚力……”。但接下来几天,在下班管理和巡视课堂中,我发现情况确如班长所描述的一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10年了,始终都是怀着一颗对教育工作的敬畏之心,奉献之心,并一直在努力着做一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好老师。几天下来,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从德育出发,重振班风。
最早引起我注意是靠近走廊窗边的一个剪平头的男同学─小胡。他习惯课堂上走神。于是,我找他出来谈心。小胡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在深圳打工,平常工作忙,除了我没钱用的时候联系他们时,才会问一下我在校的情况,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成绩,也从来不懂得关心我。”听完小胡内心话,我的眼睛湿润了。以前我带的班也有留守儿童,类似小胡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后来,我发现班里像小胡同学这样家庭情况的学生,还有部分。
(图为与小胡同学谈心,进行严爱教育)
于是,我决定用严爱与责任带着这班学生走过拼搏的高三。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通过家校沟通平台与家长交流,约见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争取发挥1+1>2的作用力。
(图为约见家长,指导家长学会关心和关爱孩子)
短短两个月,我通过班级文化布置,观看励志电影等来激发他们的斗志。在班会课中,我让学生勇敢述说自己的心声,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和目标。每一个大课间,我都会带着这班学生在操场上跑操,在汗水和喘息中教他们坚持与毅力,在一次次口号的叫喊声中,让他们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班级学习风气慢慢变化了,班级凝聚力也比之前好了。
(大课间与学生一起跑操,增加班级凝聚力)
(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自律克己,以优秀为榜样)
(图为我与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每天,我带着他们朝着优秀班级体的方向奔跑着,力求把勤奋积极、乐观向上传递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中。
以前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甘肃省通渭县一个小山村的魏凯伦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在离家赴校前,他跑到家门前,冲着对面的连绵深山大喊着:“山!山!我走出去了!”
晚自习巡堂,我看着灯火通明下学生们埋头苦战的情景,心里想:一年后,你们会从宁中启航,走向你们各自心中的诗和远方。一年后,我会离开宁明,但一生缘系宁明。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 谭仲庆)